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韩国总统李在明访日引发诸多议论。李在明不仅打破了韩国历任总统就任后一般外交首访选择美国的惯例,也是韩国实施民主宪政以来首位在敏感的光复节所在的8月访日的总统。访问中,李在明将韩日关系形容为“同住一个院子的邻居”,日本首相石破茂则对李在明首先访问日本表示“令人鼓舞”。两国还以时隔17年发布会谈后的联合新闻公报形式承诺加强经济、安全等多领域合作。
李在明一改在野党时期的立场,进一步拉近与日本的距离,预示着新政府正在对韩日关系进行又一次“破冰”。李在明执政以来,提出了基于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的理念,摸索展现韩国协调能力乃至平衡性的“解法”,现在看颇具代表性的就是此次利用“穿梭外交”拉近韩日关系,也折射了新政府在发展韩日关系上有三个考虑。然而,本次韩日首脑会谈之后,两国关系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首先,以韩日安全合作调度美日韩安全机制。地缘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一直是韩国维系以美韩同盟为外交基石的战略指向,也是倚重美日应对半岛问题的战术需要。但一直以来,韩日围绕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吵吵闹闹,引发了美国对美日韩安保合作质量不高等方面的担忧。虽然李在明执政后主张缓和朝鲜半岛局势,并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但南北因结构性分歧导致的对立短期无法消除。同时,此次韩日就推进韩日及美日韩安保合作达成一致,强调将重点应对朝鲜及关注军事互助的朝俄举动。这些凸显了新政府既对主张“美国第一”的华盛顿能否保护韩国心存疑虑,又对日本作为地缘安保补充寄予希望。李在明8月25日访美,由于韩日关系也是美国多年撮合并乐见其成的,因此也可算作韩方对韩美元首会谈做准备。
第二,以扩大韩日经济合作减轻韩国对美依赖。韩日在贸易关系、产业分工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互补性,日本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韩国的资本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产业链上的耦合。2024年韩日贸易770多亿美元,韩国逆差150亿美元,日企对韩投资61亿美元,这些都验证了日本经济对韩国经济体制和产业布局的影响较大。在美国关税和投资压力下,稳定并扩大韩国的对日合作符合经济界诉求,增加对日合作份额有助于弥补可能减少的对美贸易份额,修正韩国过于依赖美国导致的在韩美谈判中的不利地位。而且,两国在氢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的外溢效应,也有利于韩国借助日本主导早日加入CPTPP。
第三,以城市和地方治理的借鉴合作破解发展瓶颈。韩日都面临少子老龄化的冲击,日本是全球老龄化严重国家,韩国是全球总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都面临地方人口减少的痛点。东京和首尔的首都一极集中问题高度相似,导致大城市病严重,首都机能受到冲击。此次两国达成就人口减少和首都一极集中等共同课题成立协议体的共识,或将为韩日的城市发展和地方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再加上旅游带动的地方商务机会增多、扩大工作度假签证制度等放松限制,韩日在上述问题上的合作,或将促进相关经济和人文交流恢复活力。
此次达成的经济和安保共识也伴生相关影响。就经济而言,只要不排斥第三方,韩日合作整体利大于弊。韩日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发展经贸及开拓前沿领域合作将造福两国福祉和民生。而且,韩日深化经济领域合作可以实现“1+1>2”的成效,期待能带动中日韩FTA谈判早日重启。同时,韩日的技术开发优势显著,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氢能源等聚焦发力,或将有利于世界科技发展。但就安保而言,其走势让人无法乐观。因为韩日防范聚焦的目标多集中在东北亚,极易引发域内出现紧张形势,同时韩日关系加持下的美日韩安保合作若进一步提升,将引发新的地缘紧张和军备竞赛。
此外,韩国还面临挥之不去的域外因素,在推动对日重回轨道之际,韩国正面临美国有形无形的外压,这也是韩方既想在外交上联手日本增强应对“无视盟友”的美国的底气,又想在安保上携手日本赢得美国对盟友团结的认可的纠结所在。发展对日合作有利于在经济上稀释美国的风险,但在维护长期安全上,韩国难以离开韩美同盟的底板,这一点韩美元首会谈将提供佐证。(作者笪志刚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