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贾沂蒙、马子倩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僧侣学者,自大学时代起便踏上了搜集二战时期日军侵略中国史料的道路,20余年来坚持不懈,将一批批珍贵资料捐赠给中国,旨在呼吁公众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他就是名古屋爱知县圆光寺住持大东仁。
2003年,大东仁第一次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日本军国主义美化宣传攻陷南京的明信片和照片杂志。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说,当时,纪念馆中方工作人员对史料的珍贵性表示高度重视,并感谢他跨越国界,传递真相。
大东仁毕业于日本奈良大学文学部史学系,毕业论文的主题是“日本佛教徒的战时抵抗”。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大东仁发现了二战时期佛教宣扬的和平主义被日本军政府否定、佛教教团在战争中配合军国主义的事实,同时他也了解到一些“反战僧侣”因挺身而出而被捕。加之他原本有出家的念头,这使他与这些站在反战前列的僧侣产生了深刻共鸣。
在这个契机之下,彼时还是大学生的大东仁开始借助旧书店、网络渠道等途径搜集史料。2004年起,在中方委托下,他开始了系统的史料搜集工作。有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8月,大东仁收集、转交及无偿捐赠给南京方面的史料已接近4000份。如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陈列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三联队的南京附近战斗详报》和《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的阵中日志》等珍贵史料,都来自大东仁。
今年8月初,在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主办的一场中日和平友好交流会上,大东仁再次交给中方一批侵华日军照片和史料。他向记者介绍,这批资料中包含涉及日本“爱国妇女会”、侵华日军战犯柳川平助等相关主体的相册集。“史料搜集的目的,是通过保存与调查还原历史真相,进而反思侵略战争,并以此作为走向和平的第一步。”大东仁说。
因持续揭露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大东仁曾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对,甚至攻击。但他认为,正因为这些史料承载着历史记忆,更需要有人保护并传播它们。攻击不会动摇他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今年,大东仁60岁了。他观察到,如今的日本年轻人中,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普遍存在认知差距。有人愿意了解真相,但缺乏历史资料,也有人被日本政府和社会片面的叙事误导,了解的是被歪曲的历史。他认为,唯有推动年轻一代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才能为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对历史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