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环球时报
不少外国友人时常问我,“如今的日本,是否正走在右倾化的道路上?”对此,我常常以一个“公案”式的禅机妙答来回复:既可以说已然右倾,也可以说尚未如此。
在10月初举行的自民党领导人选举中,高市早苗获胜。在更早一些时候的参议院选举中,参政党打着“日本人优先”等排外主义的口号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对安倍晋三政权“修正主义史观”明确说“不”的首相石破茂,却被迫请辞。倘若只从上述现象来看的话,日本社会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右倾。
但另一方面,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已生变数,而石破茂支持者的声音并未因其表明辞意而随之湮灭。多家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尽管一直没有超过不支持率,但这一数字在自民党参议院选举惨败后却开始稳步回升。更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的群众基础超过自民党的群众基础,这一现象在日本政坛前所未有,连组织民调的媒体都难以解释。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又很难断言日本民意已经走向了右倾化。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石破茂虽然长期对安倍晋三的政治路线持不同看法,但石破茂本人其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保守派政治家”。在日本语境中,“保守派”往往被视作“右派”的代名词。石破茂自诩“防务发烧友”,早在2002年就曾在国会发言表示,他不赞同“义务兵役制违背宪法”的观点。2020年,石破茂在谈及核能政策时更言,“(让日本)具备‘必要时随时都能拥有核武器’的能力,很值得去讨论”。不过,石破茂内阁在去年10月成立后不久,即以内阁决议的形式通过了一份答复书,明确指出“无论平时还是战时,依据宪法规定的宗旨,不能允许义务兵役制”。同时,这份答复书还强调了“日本政府将一如既往奉行‘非核三原则’”,意味着日本政府会延续在相关领域的既有路线。但是,石破茂其人的保守底色并未改变,这样一位本应属于“保守本流”的政治家却被很多日本人寄予厚望,对抗以旧安倍派为代表的右派。由此观之,本应属于保守本流的石破茂,如今看起来不那么像右翼了,正说明日本社会的舆论图谱已经整体向右大幅偏移。
那么,曾经被视为“自由派”的左翼,如今又去了哪里呢?在现实社会中,左翼人士变成“网络右翼”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上,许多自称“自由派”的人,恐怕只是在舆论浪潮中随波逐流的附庸罢了。某代表性左翼自由派杂志的前主编就指出,“日本社会本来就没有什么思想,一旦多数人流向右翼或左翼,整个社会就会一哄而上。”他非常担忧地表示,“现在或许还不至于,但如果法西斯主义者(如参政党)顺势而起,民众可能会一股脑地倒向他们,那时的日本将会变成一个可怕的社会。”
近30多年来日本经济低迷,国力严重衰退,国内笼罩着强烈的闭塞感和对未来的迷惘感。不少日本民众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在言语上开始转向强硬,并与那些言辞强硬的右翼口号产生共鸣,这股情绪成为许多民粹主义者的“能量源泉”。回顾小泉纯一郎政权、大阪的桥下彻、东京的小池百合子、民主党政权、“维新旋风”,以及自2012年持续8年的安倍政权,再到当下参政党的崛起,近年来的这些政治现象都与民粹主义高度契合。事实上,正是那些人数不占优但嗓门很大的群体,左右着日本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氛围。那些企图蹈袭覆辙并再捞一把民粹主义红利的在野党,以及被民粹虚张声势吓倒而只说一些场面话的媒体,也都可以算是造成日本社会畸变的共犯。
日本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激荡状态。石破茂的黯然退场,会将这股民意导向何处?历经此番挫折的公众情绪,会不会又在某个节点再爆发,或被指向更扭曲的深渊?这些问题还在等待答案。至于日本社会究竟会更加右倾,还是继续陷于民粹主义的混乱之中?遗憾地说,我迄今仍未找到足以支撑乐观未来的根据。(作者田中和久是日本媒体人,本文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徐伟信翻译)